貴州省創新構建“互聯網+非現場”環保執法監管機制,打造環?!疤煅邸?/div>
傳統的執法監管方式“望聞問切”亟待改善時間: 2022/03/08 瀏覽量:
傳統的執法監管方式可概括為“望、聞、問、切”:望,看排污單位排放情況是否異常,觀察其排放氣體、水的狀況;聞,所排放的物體是否存在異味;問,詢問周邊百姓,企業工作人員;切,運用專業知識判斷是否存在異常。
然而,傳統的方式卻存在著弊端。執法過程中所發現的一系列表面現象并不能整體反映排污單位整月、整季度乃至整年的污染物排放情況,還需要執法人員具有較高的專業知識及專業素養去判斷、甄別。
就貴州而言,排污單位分布廣,執法人員數量少,依靠傳統的“人海戰術”“撒網式監管”,既浪費大量人力、物力,也無法達到很好效果,因缺乏完整的證據鏈,企業有空子可“鉆”,逃避監管的行為“五花八門”。
“曾經我們查處到一家企業監測數據造假的情況時,企業串通設備商、運維方找理由逃避責任,因無法形成完整的證據鏈條,遲遲無法定罪。” 貴州省環境監控中心主任洪濤回憶道。而這樣的情況,在全省乃至全國的執法過程中都并非個例。實踐證明,對于大面積、大尺度的監管,只靠“人走車跑”是查不出來的。
“互聯網+非現場”執法監管技術打造環保“天眼”
2017年,為嚴厲打擊超標排污、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違法犯罪行為,確保自動監測數據真、準、全,貴州省正式啟動貴州省污染源自動監控體系建設。

一體化智能監控設施(智能監控儀,亦稱動態管控儀)
2021年,隨著貴州省污染源自動監控體系正式建成投入使用,全省重點排污單位實現自動監控全覆蓋,監測數據全收集:全省917家重點排污單位均安裝了智能監控儀、站房門禁、站房和排污口監控攝像頭等一體化智能監控設施,并對排污單位相關人員進行全面備案,通過智能監控設施所收集到的數據圖像,經過高度集成后,由智能監控儀統一進行標記、疊加、整合,再通過網絡專線上傳至貴州省污染源自動監控管理系統平臺,以技術手段對重點排污單位自動監測進行監管的局面正式打開。
貴州省結合實際,出臺《貴州省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體系建設方案》,在全國創新性地提出了“由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測設備、污染源現場端監控設備和監控信息管理系統構成的污染源自動監控體系”的概念,并陸續投入4000萬元,通過建智能監控設施、智慧管理系統云平臺,創新構建以發現問題為核心的“互聯網 非現場”執法監管機制,嚴厲打擊超標排污、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違法犯罪行為,確保自動監測數據的真、準、全。

通過幾年的發展,貴州省已逐步由初期簡單的超標報警推送、孤立的自動監測設備動態管控,形成了貴州省污染源自動監控智慧監管體系,環保“天眼”威力初顯。
非現場智慧監管體系切中監管“痛點”
“以技術手段應對技術手段。”洪濤總結了智慧監管體系的優勢所在。在省環境監控中心的監控大廳,貴州省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管理平臺操作人員向記者展示了污水處理廠現場的情況:大屏幕上正在監控著污水處理廠工作人員進入站房調試監測設備的一舉一動,每一次操作所引起的參數、監測數據的變化,都實時呈現在了屏幕上。
貴州省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管理平臺對重點排污的參數信息、監測數據、設備運行狀態等重點信息進行了全收集,對排污單位進行監管時,需要通過參數信息觀察企業是否存在干擾監測設備、篡改監測數據等違法行為,通過監測數據檢查企業排放物是否達標,還要通過設備運行狀態觀察企業監測設備是否存在故障及不運行狀況。
“智慧監管體系可通過對重點信息的收集呈現,化解監管部門面臨問題發現難、取證難、查處難的局面。”洪濤說。過去,企業掌握安裝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測設備主動權,隨著自動監測設備在執法中的廣泛運用,設備技術集成程度越來越高,企業通過自動監測設備進行數據造假、逃避監管的問題不斷出現,并朝著越來越系統化、流程化的方向發展,手段也越來越高科技化,傳統的監管、執法方式也逐漸出現漏洞。
2021年8月,在貴州省生態環境廳發布的兩批13起生態環境執法典型案例中,涉及干擾自動監測設施的違法犯罪案有2件,涉及監控數據弄虛作假有6件,由此可見,存在僥幸心理逃避監管的行為仍然存在,而智慧監管體系則可通過技術手段,實現運用非現場方式發現違法行為問題線索,并盡快鎖定違法證據,形成完整證據,對違法行為及個人依法定罪。
監管方和企業雙受益, “慧”監管結出“智慧果”
實踐證明,不論是對監管部門還是對企業個人,智慧監管體系的建成都是一件利好的事。
智慧監管體系不僅能夠幫助生態環境部門掌握重點排污企業的一舉一動,通過全方位、全覆蓋的監控對排污企業產生威懾作用,切實履行自身法定職責,還可幫助企業掌握自身排污情況,及時調整生產治污工藝,及時應對化解環境風險,同時提升自動監控設施運維管理能力。
據數據統計,截至目前,貴州省已在全省917家重點排污單位的1226個重點監管排口安裝了由1226臺智能監控儀、2384臺攝像頭、1189臺門禁,1226條光纖傳輸網絡,3357臺(套)主要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測設備組成的監控體系。
成效正在逐步顯現。2021年,全省通過智慧平臺提供的線索和證據查獲涉嫌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或其他嚴重違法行為17起,法院判刑2人,公安機關行政拘留8人,其他案件正在辦理中;查獲超標排污等違法案件133起,全省重點單位主要污染物排放達標率由體系建成前2017年的94%,上升至2021年的98.35%。

監管人員可通過手機實現監管
目前,全省已形成平臺統一指揮,市縣精準核查處置,省級督查的互聯網統一指揮的生態環境非現場執法機制,截至目前,通過省平臺推送超標報警信息16139條,督促指導地方生態環境部門核實16015條,現場核實5233條;推送異常報警信息32320條,督促指導地方生態環境部門處理32079條;發出極低值提醒信息62004條,根據智慧平臺數據按月統計全省當月排污單位嚴重超標情況、排污單位自動監控異常線索、自動監控設備故障情況以及各地超標信息和異常信息核實處理等情況已通報各市州生態環境局,督促地方加強排污單位監管。
作為極具貴州特色的創新型環境監管模式,下一步,貴州省環境監控中心還將繼續完善智慧監管體系建設,推動監控、監測設備安裝標準化、運維規范化,數據應用法制化,逐步實現對全省重點排污企業的全過程監管,持續提升環境監管能力,為建設百姓富生態美的多彩貴州新未來提供堅實的技術及數據支撐。
(信息來源:貴州日報天眼新聞)